重振债务平衡限制以帮助稳定经济

日期:2025-10-27 浏览: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党的二十届中央四中全会强调,在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目标任务的同时,要继续执行和及时加强宏观政策。近期,一系列宏观政策积极精准施行。其中,根据当前财政经济运行情况,中央从地方债务余额限额中向地方安排5000亿元。这一重要的增发政策将有效地扩大投资、稳定增长。我国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债务不得超过核定限额。具体而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由国务院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批准。地区限额由财政部根据各地区债务风险、财政状况等因素,在上述债务规模范围内计算确定,报国务院批准。设定地方政府债务“上限”,是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规避债务风险的重要举措。 “余额限额”是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与余额之间的差额。这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收入和管理支出,安排财政资金偿还法律规定的致命债务,造成了相应的限制空间。通过利用和盘活这部分配额空间,地方政府可以筹集新的资金,充实地方“钱袋子”。去年中央财政安排4000亿元债务地方政府结余限额,切实增加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支持地方政府化解存量政府投资债务、吸收政府对企业欠款。此时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限额重组,成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又一重要举措,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少市场机构认为政策超出预期。一方面,余额限额调整力度加大,总规模较去年增加1000亿元。另一方面,基金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今年的5000亿元不仅用于增加地方政府综合财力,支持地方政府解决现有政府投资债务,吸纳经济省份符合条件的项目,精准支持扩大有效产能加大投入,更好抢占经济重点省份的主导地位。最新数据显示,在宏观政策拉动下,前三季度投资维持项目,投资结构将持续优化。在年初预算确定的国债规模较强的基础上,结合本次再平衡的余额限额,国债规模较去年大幅增加,有望在扩大投资、稳定经济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当前,各项政策必须发挥作用,推动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坚定实现。要尽快落实地方债务余额极限生存安排,加快债券发行和使用,合理组织资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产生更多实体负荷尽快帮助巩固经济复苏的积极势头。振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限额必须依法进行,履行法定程序,落实限额管理制度,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还要实施宏观政策“组合拳”。除了盘活地方政府债务外,在资产负债表限额方面,2026年新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也将在今年初继续发布。此举有利于加快新债发行和使用,促进国债市场平稳运行。利用政府债务工具,可以进一步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精准对接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投入。此外,还有5000亿元新增政策性金融工具实施后,资金全部用于增加项目资本金,专门用于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相关部门、银行和地方政府要加强沟通协调,确保资金精准投入,避免“撒辣椒”,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促进扩大有效投资。宏观政策有针对性、协调性,可以更好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夯实经济基本盘,推动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曾金华) (编辑:邓浩)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