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红平:海南制度整合变革的探索

日期:2025-10-28 浏览: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开放是中国现代化的独特标志。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我们必须完善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系,打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中国将坚定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与国际经贸标准接轨,推动制度性开放。”这些重要论述,为推动高水平开放、加快新城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特区,具有国家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独特优势。支持海南逐步探索并持续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是党中央着眼国际国内发展全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重大决策。这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持续扩大制度性开放,推动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扩大改革加快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基本政策。当前,全球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经济全球化面临逆流,全球经济发展面临更大不确定性。只有积极扩大开放,坚定不移推进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有效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稳定,促进资源要素顺畅流动,才能促进经济复苏、实现协调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瞄准全球最高开放水平。我们正努力把它建设成为新时代引领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加快开放型经济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政策。这不仅是刺激经济的务实举措后期市场活力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后劲增强,也是我国高度对外开放的生动实践。海南坚持把体制机制变革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转变要素积累、扩大规模、提高能级,不断拉动经济发展。优化系统供给,发布20余批自贸港一体化系统变更案例,扩大政策适用范围和适用场合,提升通关运营管理和服务能力,促进运营主体降本增效。注重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法律法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扎实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有效破除阻碍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各方面举措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制度变迁效益不断提升。促进贸易自由化。封关行动后,海南全岛将成为海关管理特殊区域,实行以“一线放开、二线管控、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的政策体系。 “一线”自由化将通过降低关税壁垒、简化通关手续等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接轨国际经济贸易高标准,降低实体经营者的制度交易成本。通过建立高效精准的监管体系,实现岛内“二线”管控和自由确保区域内贸易自由的同时维护国家统一市场的稳定。贸易税收方面,“一线”进口“零关税”货物比例由21%提高至74%,免税流通进口可在岛内优先实体进行。交通措施方面,将现有的8个对外开放的海岛口岸作为放行合格进口货物的“一线”口岸,设立和运营10个“二线口岸”,创新采取多种便利货物进入内地的交通措施。食品模式管理方面,对“零关税”商品和宽松贸易管理措施的商品实施低干预、高效率、精准监管,确保各项开放政策顺利实施。促进投资便利化。通过整合和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制定有吸引力的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兴业。通过放宽投资准入流程、降低投资准入门槛等制度变革,重建投资领域规则体系,持续优化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从根本上降低机构经营主体交易成本,增强区域吸引力和全球资本集中度。投资准入方面,实行“最短”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清单外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进行管理。政务服务方面,推动简化审批改革范围由重点园区扩大到产业园区、市县等符合条件的地区。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快速合作保护机制。加快要素资源跨境流动。聚焦人流、物流、资金流向、数据流等关键要素,体现东盟等重点区域,优化国内国际资源配置。通过政策转变,消除了要素跨境流动的障碍,实现了不同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在便利人员往来方面,实行更加宽松的出境管理政策。 85个国家的人员可免签进入海南。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减免实际个人所得税负担15%以上。在提高物流效率方面,我们将实施更加开放的航空运输政策,深化“中国洋浦港”航运港口建设,实施起运港保税油品加注、退税等办法,提高航运服务水平。在资本要素自由流动方面,着力推动跨境结算、融资管理、投资准入等金融开放全面开放,丰富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和应用场景,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数据要素流动方面,扩大通信资源和业务开放,调整完善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推进跨境海缆建设,开展“游戏出海”、“数据处理”等跨境业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是一个长期完成的工作,将分步实施。与世界各地成熟的自由贸易港相比,海南还有很大差距。未来,要进一步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统筹开放进度和节奏,着力实现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出入境、运输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自由便利,深化规则对接,加强监管协调,推动管理创新,推动标准互认, 创造透明、稳定、可预测的制度环境。要求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重点转向更加注重产权保护、竞争政策、环境标准等涉及经济运行的“边境后”制度安排。一、积极主动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渐进式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经贸政策,进一步完善负面清单制度,推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政策体系,营造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二是继续完善口岸管理、外商投资、生态管控等地方性法规,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金融支持等重点领域的制度安排,形成与开放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三是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综合实验平台作用,充分借鉴先进操作国际贸易口岸的方法、管理办法和制度安排,在重点领域大胆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转型成果。 。 (编辑:张梦雅)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